原标题:北漂神盘北京像素:年轻人感谢有它,也无比想离开它
对北京像素来说,人是绝对的资源。如果你不信,可以在北京地铁6号线草房站下车。
走出地铁口,迎面而来的,就会是一场抢夺房客的战争。
大妈房东们直租的小纸条,贴满台阶、栏杆与一切固体之上。
任意拨打一串号码,都能在电话那头收获一通热情的招呼。
听说要看房,不到几分钟,房东本人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在北京,如此勤奋的房东真的不多见。
更多时候,她们都分布在地铁站周围。
当我接连问两个人要了看房小纸条后,罗姨就在这时来到我身边,塞来一张名片,领着我走进了北京像素小区。
由此可见,罗姨深谙打赢这场抢人战争的关键——主动出击。
她一边给栏杆、路灯杆、快递车车皮贴小纸条,一边向我介绍自家房子——儿子在像素买了两套房,她负责把房子租出去,老伴负责在小区里开五金维修公司。
一家人分工明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绝不让房产中介挣到一分钱。

▲
罗姨正在小区篱笆上贴小广告。
尽管,今天贴的纸条很快就会被保洁人员撕掉,但明天依旧得继续贴。
罗姨进行着西西弗斯式的努力。
因为房子已经空了三天,多空一天,就是几百块房租的损失。
走进电梯,罗姨碰上了竞争对手,一名房产中介领着看房的女孩站在我们前面。
罗姨从口袋里取出纸条,悄悄举在胸前,冲女孩眨眨眼。
女孩掏出手机拍下纸条上的电话号码。
罗姨笑了,在这场隐秘的战争中,她又多拉到了一位看房客。
支撑罗姨打这场战争的,就是北京像素对于北漂租房者们的诱惑力。
东五环以外,北京像素一直是神奇而庞大的存在,在这一个小区中,就生活着超过2万人。
小区2010年建成,南北两区共有21栋楼,近万套房子,紧靠草房地铁站,交通便利,接纳许多在CBD上班的人群,加上附近又有大型商圈与医院学校,生活配套丰富,曾经是北漂们渴望的存在。
但2017年,商住房调控政策出台,以前不受限购令影响的商住房,在购买上也将受到严格限制。
在那之后,北京像素便卖不动了。
高峰时期曾涨到六万的房价,如今一路跌到三万。
投资型业主要想收回成本,像罗姨这样出租房子是最好的办法。

▲
北京像素小区外观。
失去的隐私
某种意义上,北京像素的房子可能专为出租而生。
在设计者心中,北京像素接近5米层高的loft设计,初衷是为了让购买者获得更多的得房面积,但这种双层的设计,天然地方便房东和中介们把一套房子变成两套来出租。
住在这里的人,习惯把loft的二层称为“错层”,狭窄曲折的楼梯,隔出两个错开的世界。
但只分成两个房间还算好的,如今,很多房子被分成了三间,甚至更多。
错层的房间压头、逼仄,再加上隔断墙,留给住人的地方已经不多。稍大的房间,能放下一张1.5米双人床,房租在2300元一个月左右。我去看房的这天,两个女孩正在往里搬行李,两人共同租下了这张双人床。
隔壁更小的房间只能放单人床,租金1900元一个月。而楼梯尽头的杂物间,也被用来出租,租金几百元,罗姨不愿给我看,“太小了,女孩子别住这个”。在错层,三户人家共享一个卫生间。
只有下楼梯到一层,空气才稍显充沛。在那里,你能够稍微感受到北京像素这个蜂巢最初的样子。
这个20平左右的一层开间,被称为“独厨独卫”,它有一整面玻璃窗,也有燃气,而做饭是属于一层住户的特权。只是租金没那么美好,罗姨开出3400元的价格,没有还价空间。而装修华丽的公主房,租金则攀升至四千多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