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价在3月首次突破3000美元/盎司后,时隔半年再次上涨,于10月8日一举站上4000美元/盎司,年内涨幅超过52%。这一涨势引发投资者广泛关注,纷纷讨论金价是否会回调以及此时买入是否合适。
业内人士建议,近期金价高位波动,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通过多元化配置平衡收益与风险,以实现资产稳健增值,而非追逐短期收益。
自8月下旬以来,国际金价从每盎司3300美元附近一路攀升至4000美元,涨幅超过20%。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在10月8日冲破每盎司4000美元的历史大关。受此影响,国内金价也持续上涨,周大福等品牌足金饰品价格达到每克1168元左右,较9月末单克上涨45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本轮金价上涨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恶化、投资者对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升温、央行购金以及美国政府“停摆”等因素。当前美国面临复杂的宏观组合,这有利于金价持续上涨。因此,当前金价上涨并未偏离基本面,也不存在泡沫。
全球央行持续购入黄金及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资金流入也成为推动金价创新高的重要力量。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8月各国央行恢复大规模购入黄金,当月净增持15吨黄金储备。强劲需求推动9月黄金ETF持仓量增加360万盎司,年初至今上涨17%,达到9720万盎司,为2022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
中信建投证券的研究指出,黄金的长期配置价值依然显著,但短期与长期走势受不同因素影响呈现分化。短期来看,金价可能因部分投资者获利了结出现震荡;长期而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延续、央行持续购金这三大支柱,为黄金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其长期配置价值凸显。未来利好方面,美联储降息会弱化美元,增强黄金吸引力,推动资金流入黄金ETF;全球经济与地缘风险将维持黄金避险需求,助力金价;全球央行购金也将支撑金价。但全球经济数据若超预期,可能引发资金从黄金转向高风险资产,导致黄金ETF持有量下降、金价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