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外就餐时,现在多了一个习惯:坐下前先观察后厨情况,要么看看有没有明档厨房,要么刷刷店家的抖音视频,以避免遇到所谓的“现做”其实是预制菜的情况。
自从罗永浩和西贝掀起关于预制菜的讨论以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不少餐厅开始宣称透明化,有的直播后厨,有的贴出食材公示。但这些举措中,有多少是真心整改,又有多少是蹭热度的炒作呢?
普通消费者想安心吃顿饭,该如何分辨真假、保护自己的餐桌?走访一些连锁餐饮门店可以发现,不同品牌的调整显示出不同的诚意。例如,西贝门店不再使用25分钟出餐的沙漏计时器,员工结账时会主动告知新客下次有折扣,试图留住回头客。来这里的顾客主要是带孩子的家长,有些宝妈表示孩子特别喜欢大盘鸡,但也有人对儿童餐的食材来源表示怀疑。
相比之下,大米先生的做法显得更实在。他们在抖音直播间不仅展示明厨亮灶,背景音还能听到锅铲碰撞的声音,仿佛置身家中厨房。9月12日的一场直播吸引了340多万人观看,最高时有10万人同时在线,直接带来了1.1万单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