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印尼官方宣布已经签署了购买歼-10战斗机的合约,这是中国在国际防务市场上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一事件引发对中国对外军援和军贸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和复兴大业的探讨。
从历史角度来看,冷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阵营都利用军事援助和贸易来干涉他国内政或支持民族解放事业。中东地区是一个典型例证,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在两大阵营的支持下进行了长期的军备竞赛。例如,1960年代以色列获得“百人队长”坦克和“幻影3”战斗机,而埃及和叙利亚则获得AT-3反坦克导弹和米格-21战斗机。这种竞争一直持续到1973年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大规模坦克对抗。
空军装备和海军战舰类似,即使国力较弱、技术落后的国家也能通过购买先进装备建立精英军事力量。例如,中国的北洋水师虽然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但其培养的技术和军事人才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清廷担心这样一支“超越时代”的军事力量可能威胁自身统治,最终导致清朝灭亡。
阿拉伯国家相比以色列在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社会形态上较为落后。尽管引入了现代元素,但这些改革并未彻底解决根本问题。军事精英们凭借现代化武器装备和独立于社会的体系掌握了实权,建立了军政府。印巴两国的情况也类似,军队精英与社会总体脱节,成为这些国家最现代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