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2日,在杨振宁先生百岁华诞庆祝会上,他深情回忆起邓稼先写给他的一封信,并回应了当年邓稼先在信末尾所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瞩望。杨振宁说:“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的‘共同途’的意思。这五十年来,我相信你也会满意我的表现。再见!”
杨振宁和邓稼先是世交,祖籍均为安徽。他们的父亲是清华大学的同事和好友,两人先后进入北京崇德中学读书,成为西南联大的校友。毕业后他们赴美深造,保持了深厚的友谊。后来,杨振宁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而邓稼先则成为中国功勋卓著的“两弹元勋”。
1971年,杨振宁访问新中国,成为最早一位访问新中国的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在北京,杨振宁与邓稼先相会。周恩来总理于8月4日会见并宴请杨振宁,邓稼先和其他许多科学家陪同。
杨振宁访问北京后前往上海,登机前向邓稼先询问中国原子弹研制是否有外国人参与。邓稼先经过请示上级组织,给杨振宁写了一封信,明确表示没有外国人参与我国任何有关制造核武器的工作。信中留下了那句让杨振宁念念不忘50年的寄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这句改编自苏轼《水调歌头》的诗句表达了老友重逢的喜悦,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共同途”三字暗示着尽管两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理论物理与工程物理),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中国的科技进步与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