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的一栋民居前,地面上散落着数十只燕子。视频的拍摄者表示这些燕子因为天气太冷无法飞到南方越冬,它们的命运可能即将终结于此。湖南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燕子在迁徙过程中通常选择在温度较高时活跃迁飞。当气温突然降低时,燕子的活动能力会随之下降,它们会努力寻找温度更高的停歇地。天气节律被打乱,低温导致昆虫的飞行高度降低,燕子不得不在更低的高度捕食。依赖飞虫的燕子找不到食物、体力透支,于是出现集体滞留甚至死亡。在极端寒冷的天气里,燕子会集群栖息以保暖,但如果天气持续恶劣,它们可能会因无法恢复活力而长眠不醒。这次黑龙江的燕子被困,正是因为“断崖式”的气温下降,使它们无法继续迁徙。

燕子在迁徙时通常会集成几十只规模的小群进行迁徙,当这些小群在迁徙飞行中或是在停歇地汇聚时,就会形成成百上千的燕群。燕子一边迁徙,一边捕食昆虫以补充能量,因此偏好在日间、低空高度迁飞以便取食。同时燕子也常常在跨越海洋、沙漠等迁徙路线上的地理屏障前在停歇地集中取食以储备能量。相较于低温天气,燕子的迁徙活动通常在温度较高时更为活跃。当温度降低时,燕子活动能力随之降低,它们将寻求温度更高的停歇地;另一方面气温降低时昆虫的飞行高度也会随之降低,迫使燕子在更低的高度上进行捕食。

在寒冷的天气里,燕子也会集群栖息以保持温暖——它们会拥挤地排成一列,甚至一只叠一只地聚集于燕巢、树洞等能够避风保暖的地方。在天气极度恶劣的情况下,燕子可能再也无法恢复活动长眠于此,从而人们有时能在这些地方发现成群被冻僵的燕子。低温天气会延迟、中止燕子迁徙,迫使其偏离正常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迁徙失败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当年出生的幼鸟来说,有些幼鸟出巢时间较晚,出巢后不久就要踏上迁徙的旅程,完成迁徙对这些个体来说是更为严峻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