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显著进展。国际清算银行近期发布的调查显示,人民币全球交易量已增至每日8170亿美元,在全球汇市交易中占比升至8.5%。作为全球交易量排名第五的货币,人民币与位居第四的英镑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这一进展反映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稳健势头。近年来,人民币在贸易结算、投融资领域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随着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趋势明朗,人民币迎来了向国际化推进的重要机遇窗口。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是近20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美元本位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较大脆弱性,新一轮的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进程开启,人民币国际化随之拉开序幕。
历经十余年发展,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三大支付货币,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第三。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6.4万亿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重为28%,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作为投资和融资货币,人民币吸引力持续提升。截至今年7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债券、股票均纳入全球主流资产交易指数。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达1.6万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及境外机构发行的熊猫债存量规模约2万亿元。
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占比也在趋势性上涨。目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货币中的占比持续攀升,2025年第一季度达到2.88%,稳居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