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酒泉10月31日电(记者刘艺、黄一宸)即将随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上行的4只小鼠,10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专家从48只备选小鼠中选定。这是我国首次送小鼠进入“太空家园”。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张静波此前介绍,将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实施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选用两雌两雄4只小鼠,随飞船上行并进行在轨饲养,重点研究失重、密闭等空间条件对小鼠行为模式的影响,之后随飞船返回地面,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小鼠多组织器官在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
“这4只黑色小鼠,选用C57BL/6品系,遗传均一性好、个体间差异小,有利于开展空间实验和科学数据采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天达介绍了“太空小鼠”的选拔细节,根据生长曲线、生理生化指标等多项标准,对300只参选小鼠进行初选;进入复选的100只小鼠,要经历前庭功能和适应性饲养训练;筛选和训练合格后的48只小鼠,从北京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环境适应性饲养。
李天达说:“今天一早,我们确定了最终上天的4只小鼠,将以‘雌雄同笼’的方式装在两个小鼠实验单元中,开启太空之旅。”
据了解,小鼠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为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基因组与人类高度相似。研究小鼠多组织器官在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有助于探索空间环境对哺乳动物的影响机制。
小鼠在太空如何生活?李天达从多个方面进行解答:首先装置内的动物照明会在早7点亮起、晚7点关闭,保持与地面相同的生物节律;鼠粮不仅营养均衡,还制作得较为坚硬,以减少残渣并适合小鼠的磨牙习性;装置内部的定向风场会将毛发、粪便等垃圾吹入排泄物收集盒,保持小鼠饲养环境整洁……
截至目前,空间站已陆续迎来斑马鱼、果蝇等小动物。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我国持续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燃烧科学等多学科领域在轨科学实(试)验,科研成果服务国计民生。
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将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