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技术经历了从瓦良格号改建为辽宁舰,到山东舰下水入列,再到福建舰入列的过程。每一步都以技术跃进的方式建造,展现了显著的进步。福建舰成功应用了世界最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并于11月5日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了隆重的入列授旗仪式,正式加入人民海军作战序列。几位军事专家对中国下艘航母进行了讨论和判断。他们认为,中国的下艘航母可能会重复福建舰的技术,理由是核动力技术尚未攻克,且即使掌握这项技术,建造周期长,与中国建造航母的预期不符。此外,中国建造航母主要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常规动力航母已足够应对这一需求。

然而,个人认为中国的下艘航母应是核动力加电磁弹射。这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国航母技术的发展轨迹;二是未来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需求。中国在核反应堆小型化、舰载核动力系统等领域已有多年研究,尽管尚未公开成熟型号,但相关突破并非遥不可及。美国“福特级”航母的经验表明,核动力与电磁弹射结合能显著提升舰载机出动效率,这对未来的冲突中占据主动至关重要。
中国不争霸,但需要有对霸权主义说不的能力。核动力航母不仅意味着更长的续航能力和更高的作战效能,还代表着中国海军战略从“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的实质性跨越。电磁弹射技术已在福建舰上得到验证,而核动力的应用将彻底解决常规动力航母的燃料补给限制,使其能在全球范围内长时间部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的战略支柱。
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促使中国加快核动力航母的研发。美国及其盟友在解决地区冲突时越来越依赖武力,而中国在全球各地的经济合作项目也在快速扩展,需要可靠的海上力量护航。常规动力航母在远洋行动中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唯有核动力才能支撑起“全球到达、快速响应”的战略需求。
大国担当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更体现在关键时刻的军事投射能力上。核动力航母是中国发展利益不受威胁的“保险栓”,也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基石。具备全球行动能力的海军是“负责任大国”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中国国际话语份量的体现。
基于这些理由,中国的下艘航母应该是核动力加电磁弹射。这不仅是军迷的期待,更是国家利益与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