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舰试航标志着建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24年12月27日,四川舰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举行下水命名仪式,舷号“51”正式入列海军序列。仅仅11个月后,2025年11月14日,四川舰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缓缓驶离,前往相关海域进行首次航行试验任务。此次试航主要检测动力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些系统对军舰性能至关重要。从下水到试航仅用11个月,展示了中国舰船工业在大型水面舰艇集成技术上的深厚底蕴与成熟工艺,为后续正式服役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舰满载排水量超过4万吨,采用全通飞行甲板和双舰岛设计。最具革命性的是,它成为全球首款应用电磁弹射与阻拦技术的两栖攻击舰。这一技术突破改变了传统两栖攻击舰的作战模式。以往,两栖攻击舰主要搭载直升机或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战机,作战半径和打击效能受限。而四川舰装备电磁弹射系统后,可弹射固定翼无人机,甚至能让空警-600预警机从其甲板起飞。

前舰岛专注航海指挥与通信,后舰岛负责航空调度,避免了单舰岛在复杂海空环境下的指挥混乱。四川舰内部空间堪比中型航母,可搭载超过1000名海军陆战队员、数十架舰载机及多艘726型“野马”气垫登陆艇。飞行甲板长260米、宽52米,面积超过美国“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为无人机蜂群起降、直升机编队调度提供了充裕空间,形成“空中突击+水面冲锋+水下渗透”的三维立体登陆能力。

四川舰填补了中国海军在两栖作战能力上的缺口。在台海、南海等复杂战场环境中,传统登陆舰易受敌方岸防火力威胁,而四川舰可在距离海岸1500公里外弹射无人机执行侦察与精确打击,为登陆部队开辟安全通道。其搭载的气垫登陆艇能快速输送装甲车辆抢滩,配合直升机机降部队敌后突袭,使“超视距立体登陆”成为现实,显著降低兵力投送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