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企业家“鸡汤”要回归员工日常 共情与理解缺失!一封信,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南极,一个是“打工人”的写字间。11月16日,新东方32周年纪念日当天,公司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给员工发出全员信,用企鹅抱团取暖的生存哲学激励正穿越行业寒冬的员工。然而,这封信却在网上遭遇了回怼。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疑似有员工调侃称“今夜,所有xdfer(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暗指老板的“远方”与员工的现场形成鲜明对比。

11月18日,俞敏洪在社交平台连发10条南极游视频,并在评论区表示这些视频是四天前制作的,前几天一直没有什么信号。他的“鸡汤”确实遭遇了尴尬。信件在北京时间的晚高峰时段抵达公司,这让疲惫通勤的员工难以与在南极欣赏风光的老板产生情感共鸣。信中所描绘的宏大图景与员工面临的具体压力形成了巨大反差。企业家对员工真实的生存状态似乎缺乏一种切肤的体会与共情。
俞敏洪那一代企业家曾站在时代的风口上,实现了个体奋斗的神话,也乐于向年轻人讲述当年的风采。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而言,却很难重复俞敏洪们的成长故事。俞敏洪的创业历程是时代机遇的缩影。从20世纪90年代北大校园的简陋教室起步,到成为中国首家海外上市教育机构,他的成功离不开改革开放后教育行业的蓝海市场,更受益于时代的奔流、发展的快进。
当下的年轻人面临着属于自己的困境。他们生活的环境看似更优渥,学习条件更加成熟,但社会上升的道路越来越陡峭,同侪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历面临通货膨胀,以及来自AI的岗位替代性风险。这些现实压力,都是走过红利期的企业家们难以感同身受的。








